BOSS直聘的财报确实好看,2024年营收73.56亿,净利润15.85亿,增长率更是让人眼红。在现在这个就业寒冬,别人愁眉苦脸,它却盆满钵满,确实扎眼。但这光鲜的数字背后,有多少是真金白银,又有多少是建立在求职者和企业的焦虑之上呢?
BOSS直聘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“两头吃”。C端用户,也就是求职者,贡献了庞大的用户基数,虽然直接收入占比不高,但他们是流量的根本。B端企业,才是真正的金主,花钱买职位发布、买推荐、买沟通机会。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供需失衡,正如BOSS直聘管理层自己说的,“只有供需不平衡,才能最大化发挥BOSS直聘的渠道作用。” 翻译过来就是:只有工作难找,我才能赚更多!
财报数据也透露出一些问题。虽然整体营收在增长,但中小客户的贡献占比却在下降。这意味着,越来越多的小企业可能觉得BOSS直聘的性价比不高,或者说,被“薅羊毛”薅得太狠了。
想想也合理。企业发布职位要花钱,置顶要花钱,多和求职者聊几句也要花钱,恨不得把HR的每一次点击都变成钱。这种模式短期内可能有效,但长期来看,只会让企业望而却步。尤其是对于预算有限的中小企业,他们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效果,而不是无休止的付费。
我认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,去年在BOSS直聘上招运营,花了小几千,简历是收了不少,但真正靠谱的没几个。后来他干脆转战其他平台,甚至直接在朋友圈发招聘信息,效果反而更好。
BOSS直聘的创始人赵鹏口口声声说“始终秉持用户体验优先的理念”,但现实呢?李文星事件殷鉴不远,虚假招聘、涉黄信息屡禁不止。这难道就是所谓的“用户体验优先”?
新京报早在2020年就曝光过BOSS直聘上的“情色陷阱”招聘,记者应聘助理岗位,结果却被要求提供性服务。此后,类似的事件仍然不断出现。2024年,西安警方通报了一起案例,受害女性在BOSS直聘面试后,试岗第一天就被要求陪睡。这些案例让人触目惊心,也让人不得不怀疑,BOSS直聘的审核机制到底有多松懈?
知乎上有人吐槽说,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,感觉就像进了窑子,各种“老板秘书”、“私人助理”,月薪开得高高的,但背地里干的都是些见不得人的勾当。这话虽然难听,但却反映出了一部分求职者的真实感受。
还有人质疑BOSS直聘的宣传语“找工作,我要和老板谈”。实际上呢?大部分时候,你还是在和HR打交道。说好的“和老板谈”呢?这难道不是一种虚假宣传?
说实话,我对BOSS直聘的印象一直不太好。界面设计花里胡哨,各种弹窗广告让人眼花缭乱。而且,上面充斥着大量无效信息,HR疯狂刷存在感,求职者却石沉大海。与其说这是一个招聘平台,不如说是一个大型的简历售卖市场。
BOSS直聘的成功,离不开中国庞大的就业市场和日益加剧的就业焦虑。但如果只顾着赚钱,而忽略了用户体验和社会责任,最终只会走向衰落。毕竟,靠“割韭菜”是无法长久的。